首页 » 随机文章

方法:有效培养习惯的七个建议

 

每个人都想养成良好的习惯,但养成好习惯是很难的。行为科学家肖恩·扬在新书《如何想到又做到》中,从心理学、医学和商业的角度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。 第一,设定一个阶梯模型。我们都知道,想要实现目标,需要把大目标切割成一个个小目标。这些小目标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。可是 … 阅读全文

领先的企业都是靠系统运营的

 

在第三次创业时,李想是先拉着早期合伙人一起讨论出使命、愿景和战略,然后再来推进公司的具体产品开发等事项,而不是像很多典型的创业项目那样,从一个需求出发。李想说,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他在第二次创业时,因此而受益。 对于他来说,共识非常重要。 车和家内部推崇一句话 … 阅读全文

研究:品牌改名用处不大?

 

《金融时报》的一篇文章说,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证据,来证明公司更换品牌的名称和标志是值得的,但是,研究人员花了几十年时间去研究品牌更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,结论却是:影响不大。 如果是上市公司,品牌更名的公告,在发布前后的一段时间,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, … 阅读全文

库克:在科技行业,市场已经失灵

 

终于,在讨论了数年如何监管大科技公司之后,一位重量级的科技巨头也举手表示:科技行业需要监管。此前,要求监管谷歌、苹果、Facebook等科技公司的呼声,更多出现在欧洲,以及媒体上。在硅谷科技圈,仍然认为监管会阻碍科技公司的创新速度。 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苹果公 … 阅读全文

链家左晖:如何走出行业搏杀丛林

 

链家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。2018年对链家和它的创始人左晖来说,是一个多事之年。链家在今年发布了新的房屋买卖租赁平台贝壳,希望从原来的自营模式升级为平台模式,不过也受到了一些地产经纪公司的抵制。同时,今年的房地产整体形势对链家也不太友好,它们被指责为推高 … 阅读全文

如果没有真实经历,没人在乎你说的话

 

莱纳德·吉姆(Leonard Kim)是一位个人品牌专家。他从问答网站Quora开始积累自己的网络人气,到今天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、以及包括《公司》(Inc)杂志、赫芬顿邮报、福布斯杂志网站等都拥有自己的用户群。《财富》中文网发表了一篇对他的访问,在访问中,吉姆 … 阅读全文

新报告:吃的不好,对人们的生存威胁最大

 

权威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最近发布了一份全球疾病负担报告。报告提出,糟糕的饮食习惯,是对人们生存威胁最大的风险因素。微信公众号学术经纬编译了报告中的部分内容。 报告统计,2017年全球死亡人数共5590万,其中75%的死亡都是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,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 … 阅读全文

诺奖得主:公众对癌症的认知误区

 

澎湃新闻采访了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豪森(哈拉尔德·楚尔·豪森Harald zur Hausen)。豪森也是世界知名的癌症研究者,他获得诺贝尔奖,就是因为他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的病毒。豪森在采访中表达了他对目前癌症研究的不满。他说:“很少有人研究癌症预防,或者 … 阅读全文

如何克服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危害

 

完美主义并非总是好事。《财富》杂志的一篇文章,把完美主义分为两种:健康的完美主义和不健康的完美主义。不健康的完美主义,在心理学上被称为“非适应性完美主义”。文章的主要信息来源于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杰西卡·普莱尔。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主要表现,是为了追求完美而走极端 … 阅读全文

为什么线下大数据可能是门好生意

 

一提起大数据,人们往往会想到科技公司在线上搜集到的各种数据。但是,泰合资本董事总经理梅林在一次内部分享会中提到,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,线下大数据有可能是最重要的命题之一。公众号36氪介绍了梅林的分享内容。 梅林认为,线下大数据的数据价值,首先体现在精准性和广 … 阅读全文

一家新公司如何做产品规划

 

车和家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,跟前两次创业不同,这一次,他是先和早期合伙人一起,把这次创业的使命、愿景和战略想清楚,然后再思考产品层面的问题。用他的话说,把使命、愿景和战略都想清楚之后,“再做产品的选择判断,就不会纠结了”。 车和家的使命是用科技改变出行,让更多人 … 阅读全文

斯坦·李:时间是我唯一的限制

 

11月12日,95岁的漫威系列作者斯坦·李(Stan Lee)在美国病逝。近年来,伴随着漫威电影在全世界的成功,斯坦·李已经和他创造的那些超级英雄一样,变得人尽皆知,成为全球知名的文化英雄。《纽约时报》的讣闻介绍了斯坦·李的一生和他的创作风格。 文章说,斯坦· … 阅读全文

汽车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是什么

 

这条音频给你介绍一下李想对于竞争的看法,以及在他看来,汽车行业未来可能会有怎样的格局。 新造车公司最终胜出的胜负手会是什么?李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,跟汽车之家当年的胜出是同样路径。汽车之家当年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,是因为“比用户更懂汽车,比专家更懂消费者”;“如 … 阅读全文

怎样通过思维训练解决焦虑和痛苦

 

今天我们会用五条音频,给你介绍一下连续创业者李想的方法论。这五条内容都来自我们对李想的专访。 先给你介绍一下李想。李想是中国最知名的创业者之一,他很早就被视为80后一代的创业代表人物。他也是一个连续创业者,曾经创办过泡泡网和汽车之家。2013年,汽车之家在纽交 … 阅读全文

KYS:为什么你父母很难相处

 

“泛心理科普团队”Knowyourself和大家聊一聊,如何利用过年假期,重新认识自己成长的家庭。 Knowyourself团队是知名公号Knowyourself的创作者和维护者。这个英文名称翻译过来,就是“了解你自己”的意思,团队和用户们,也根据英文名,把公 … 阅读全文

YC总裁:小公司怎样打败大企业

 

一般来说,初创企业是很难战胜大公司的。不过,凡事都有例外。硅谷知名创业孵化器YC总裁山姆·奥特曼(Sam Altman)在YC创业课堂上,总结了那些战胜了大公司的初创企业的三个常见特征。微信公众号“YCombinator创业孵化器”介绍了奥特曼的观点。 第一个 … 阅读全文

马斯克新访谈:如何度过最糟糕的一年

 

卡拉·斯威舍(Kara Swisher)是美国知名的科技记者,她曾在《华尔街日报》工作了17年。2014年时,她和另一名《华尔街日报》的专栏作者,著名的莫博士莫斯贝格(Walt Mossberg)一起创办了新媒体公司Recode。11月初,卡拉专访了2018年 … 阅读全文

易中天传播学:说人话和处处替读者着想

 

《新京报书评周刊》刊登了一篇对学者易中天的访问。在采访中,易中天谈到,在他看来,为什么自己的书和节目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。 易中天在厦门大学时候,受到林兴宅教授的启发,开始探索学术研究如何走向社会和大众。当时林教授在一次散步时说:“要么你的研究成果可以永垂不朽, … 阅读全文